企业内训-塑造-浅谈家庭教育
培训时间:2018年6月28日
培训地点:地铁项目部会议室
培训主题:塑造-浅谈家庭教育
培训主讲人:孙华煜
培训记录人:黄洛露
培训人员:信元公司全体人员及坪塘、地铁项目部人员
培训开场4组培训人员绕会议室一起跳兔子舞,几圈下来,虽然有的同事觉得有点累,但会场的气氛一改以往的紧张、压抑,变得活跃起来,大家落座后,培训正式开始。
一、《变形记》片段
主持人在PO出一位二孩妈妈手机中收藏的内容(全都是孩子教育相关的文章)图片后,接着播放了一段湖南卫视节目《变形记》的视频,片中主人公王境泽易怒暴躁,不知道尊重他人,浑身充满戾气,只因工作人员的劝阻,拿起斧子便要砍人,捡起石头就要砸,被人制止后又拿起铲子砸到那位工作人员身上,爷爷奶奶劝他不要走留下来,还说出去买了好吃的回来给他吃,他却说为什么要留下来?每天吃的都是什么?
片中的情节引人深思,我们如此重视孩子的教育,费尽心思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,想要教育出最优秀的孩子,最后孩子还是没有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,甚至成了一个坏孩子,我们在教育中还是屡屡犯错。
二、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
1、我们的父母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,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,在学校抑或是在社会,都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做父母。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思维,认为孩子会自己成长,对孩子从小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(如说谎,偷拿别人的东西)没有及时予以纠正,觉得这是小不懂事,长大后自然就不会了,结果却是任其发展最后将不良行为发展成习惯。
2、重视家庭中的“规矩教育”,给孩子立规矩。家长在教孩子时,也要教会我们自己,以身作则。
3、停止用语言伤害孩子。赞美、信任和期待具有改变人行为的能量,与孩子相处,夸奖比打击重要,多一点耐心,好好说话。
4、过度溺爱,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。骄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,不懂尊重他人,也不懂感恩和分享。
5、社会普遍关注学校教育,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,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完成了教育职责,却没意识到好的教育方式往往是,父母和孩子是一起成长的,父母摒弃权威的教导方式,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,共同经历得以成长。
三、分享:青青的成长故事
主讲人分享了青青成长中的一些小故事,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出以下经验:
1、关于责任。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不可撼动,祖父母的这种“配角”的模式,才是比较和谐的隔代育儿模式。很多人总是说孩子的习惯不好,要想孩子成为什么素养的人,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素养的,毕竟孩子再好的富养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。你要她会感恩,你首先学会感恩,学会付出。你只会索取,只会要求,孩子当然也认为理所当然。
2、关于特长。当青青练琴出现畏难情绪时,妈妈在旁边一直鼓励她,告诉她你真不错,真棒,又进步了,渐渐地,孩子的积极性就上来了。每周末,还会给她在家里开个小小音乐会或都办画展,让她约上几个小伙伴来参加。学习、生活中多设立一些仪式感,让孩子不再把学习特长一种负担,而是一种快乐。仪式感表示了对彼此的重视,还有用心程度。特长需要长期培养,那么我们不要着急,多鼓励,多一些耐心,少一些功利心,孩子会越来越好,你也会越来越轻松。
3、学校和惩戒。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惩戒时,家长不能因心疼就找借口把孩子接回家来避免他们接受惩罚;不能因为教学严厉或是课程太难,就让孩子逃避学习。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,孩子还必须管教、必须惩戒。教育从来不是放纵,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。我们要告诉孩子,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。
4、爱和关注。在二胎家庭中,父母要尽量去关注那个更优秀的孩子,让孩子们知道,只有优秀才能被关注,而不是一味的要能力强的帮助,谦让能力弱的,那样会给他们错误信号,我差一些,爸妈更爱我一些。这种积极的引导,那么差的想变好,好的想变更好,形成良性循环。
总结:优秀的家庭,始于陪伴,陷于教育,忠于三观。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想要收获一个有教养的孩子,父母不仅需要谨言慎行,更需要有一个好三观。父母的三观里,不仅藏着孩子的教养,更藏着孩子二十年后的未来。
四、陈总分享他对家庭教育的体会
1、对孩子不能溺爱,溺爱容易磨损孩子的责任心。
2、孩子要管教。管行为,如养成早起的习惯、坐有坐像等;培养兴趣爱好,教特长;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,培养逻辑思维能力,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变得有条理;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只有管教,孩子才会有敬畏,对家长敬畏,长大参加工作后对领导有敬畏之心,对制度有敬畏。
3、要成材,先成人。成什么样的人呢?首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,再次就是要做一个讲礼貌、懂礼仪的人,如尊敬他人,孝顺长辈等。